首页
关于我们
关于我们
研究所简介
研究所领导
发展历程
研究所大事记
组织架构
动态新闻
研究工作
研究工作
PI简介
青年研究人员
研究方向
研究项目
研究成果
研究平台
研究平台
公共实验平台
仪器设备
结直肠癌分子诊断实验室
组织库与数据库
动物房简介
学术交流
学术交流
人才培养
学术活动
期刊中心
学生情况
学生情况
招生动态
运行管理
运行管理
开放课题管理
公共服务
GR杂志
GR杂志
GR杂志简介
最新刊文
新闻与资讯
关于我们
研究所简介
研究所领导
发展历程
研究所大事记
组织架构
动态新闻
2024年
1,2024年2月2日,胃肠病学研究所李孟鸿教授课题组在
Advanced Science
(IF=15.1)杂志上发表了题为 “CSN6-SPOP-HMGCS1 Axis Promotes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Progression via YAP1 Activation” 的文章。该研究发现COP9信号小体亚基6 (CSN6) 通过拮抗斑点型POZ蛋白 (SPOP) 泛素连接酶稳定HMGCS1,进而激活YAP1促进肿瘤的生长,为靶向肿瘤代谢异常的精准治疗提供了新思路。
2,2024年2月20日,胃肠病学研究所涂召旭副研究员作为共同通讯在
ACS NANO
(IF = 17.1)上发表题为“Tackling Severe Neutrophilic Inflammation in Airway Disorders with Functionalized Nanosheets”的研究论文,揭示了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NETs)在促进气道炎症性疾病中的重要作用。同时,研究团队发现气道损伤部位会释放较多细胞外游离DNA(cfDNA),而cfDNA可诱导中性粒细胞的脱颗粒过程最终促进NETs的形成。在此基础上,团队开发了一种二维纳米片BP-PGA50,研究结果表明BP-PGA50可通过抑制气道炎症部位NETs形成有效缓解上述气道炎症反应,未来有望成为针对气道炎症的新型治疗方式。
3,2024年2月22日,胃肠病学研究所左涛研究员作为共同通讯在
Nature communications
(IF = 16.6)上发表题为“The gut ileal mucosal virome is disturbed in patients with Crohn’s disease and exacerbates intestinal inflammation in mice”的研究论文,揭示了克罗恩病患者存在小肠粘膜噬菌体群物种结构和功能的紊乱,以及粘膜噬菌体-细菌微生态网络的失调,并发现克罗恩病患者小肠粘膜噬菌体能够重塑肠道细菌群和影响噬菌体-细菌微生态网络,激活宿主肠道粘膜抗微生物相关通路,在炎症性肠病中产生致病作用。这些发现强调了粘膜噬菌体组在克罗恩病发病机制中的重要性,以及粘膜噬菌体组恢复在克罗恩病治疗中的重要性。
4,2024年3月12日,胃肠病学研究所方乐堃教授课题组在
Clinical and Translational Medicine
(IF=10.6)杂志上发表了题为 “NSUN2 promotes colorectal cancer progression by enhancing SKIL mRNA stabilization” 的文章。该研究揭示NSUN2通过m5C甲基化调控SKIL的稳定性,进一步影响Hippo通路关键分子TAZ的蛋白稳定性及下游基因的表达,最终促进肠癌进展,该发现有助于拓展早期干预治疗结直肠癌的新策略。
5,2024年3月 13日,胃肠病学研究所涂召旭副研究员作为共同通讯在
Advanced Science
(IF=15.1) 在线发表题为“Functional 2D Nanoplatforms Alleviate Eosinophilic Chronic Rhinosinusitis by Modulating Eosinophil Extracellular Trap Formation”的文章,本研究开发了一种具有较高生物相容性和cfDNA清除效率的功能化纳米材料TLPGA,研究结果表明TLPGA可有效吸附清除炎症部位的cfDNA,从而进一步抑制cfDNA诱导的TLR9激活和EETs形成,其表明TLPGA未来有望通过清除炎症部位cfDNA成为针对ECRS患者的新型治疗策略
6,2024年3月21日,胃肠病学研究所李孟鸿教授课题组在
Nature Communications
(IF=16.6)上发表题为“The EIF3H-HAX1 axis increases RAF-MEK-ERK signaling activity to promote colorectal cancer progression”的研究论文,发现真核生物翻译起始复合体3的一个亚基EIF3H在结直肠癌中发挥去泛素化酶功能,通过去泛素化并稳定HAX1,活化RAF1-MEK1-ERK1信号通路,进而促进结直肠癌的局部进展及远处肝转移,揭示了EIF3H/HAX1可能作为CRC治疗的有前景的生物标志物和有效的分子靶点。
7,2024年4月9日,南方医科大学皮肤病医院皮肤性病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李庆教授开展“肠道保护性菌群抵抗结直肠癌演进的功能研究”的学术讲座,阐述肠道保护性菌群与CRC互作并探讨相关机制
8,2024年4月16日至17日,胃肠病学研究所组织年度消防安全培训,培训内容包括2024年实验室消防安全、防诈骗、医闹治安安全教育培训等内容,对保障实验室师生的生命健康和财产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形成“人人关注安全、人人学习消防”的良好氛围,为我院高质量发展建设和实验室事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安全环境
9,2024年5月16日至24日,胃肠病学研究所左涛研究员受邀参加2024年美国消化疾病周(DDW)并作报告,报告题目为“小肠疾病在克罗恩中的组成性和致病性:一项探索性和因果关系证明研究”;DDW消化疾病周是由胃肠病学、肝病学、内窥镜检查和胃肠外科领域的内科医生、研究人员和学者组成的最大的国际聚会;DDW展示了约5000篇摘要和数百场关于GI研究、医学和技术的最新进展的讲座,该会议还为该领域的专业人员提供了一个机会,讨论该专业人员目前面临的医疗、技术、伦理、监管和法律问题
10,2024年5月29日至6月1日,胃肠病学研究所左涛研究员受邀参加2024年艾维森生物医学研讨会并作报告,报告题目为“小肠疾病在克罗恩中的组成性和致病性:一项探索性和因果关系证明研究”;艾维森生物医学研讨会The Avison Symposium已发展成为韩国最杰出的生物医学论坛,将重点关注微生物组。在过去的十年里,它为来自世界各地的科学家和研究人员提供了一个平台,以展示和讨论生物医学科学前沿的前沿进步和技术。
11,2024年6月2日,人体微生态与老年慢性疾病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第二次学术委员会会议暨专家学术交流会顺利召开,实验室主任文卫平对出席本次会议的领导专家表示欢迎与感谢,介绍了实验室获批以来的建设情况与后续重要工作,我院吴小剑院长表示,人体微生态是医院的重点研究方向之一,也是学科交叉的一个典范,医院将一如既往支持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建设;会上充分肯定实验室现阶段取得的成果,并对实验室未来发展提出意见,包括研究方向的凝聚、临床应用成果的转化、生物医药的发展、老年疾病的特色强化等。
12,2024年6月22日,胃肠病学研究所博士生谢蕴灵获得中山大学2024届优秀毕业生,其论文《PDGF-C通过调控肠道菌群促进放射性直肠炎发生的机制研究》获得2024年中山大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
13,2024年8月23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公布申请项目评审结果,胃肠病学研究所获得8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共计309万元。
14,2024年8月24日,Cell Host & Microbe科学编辑Dr.Yingyu Liu和Cell Reports Medicine科学编辑Dr.Sha Yu应邀到访研究所进行学术交流,并带来题为 “How to Publish at a Cell Journal” 学术报告;两位科学编辑介绍了Cell Press旗下相关期刊,从编辑的角度讲解了编辑人员在整个过程中的评判原则,并与在场人员就论文投稿、文章撰写、研究创新点等方面的问题进行了互动问答。
15,2024年9月10日、27日,胃肠病学研究所面向全院开展贵重科研设备培训,包含细胞分选、仪器实操等;接下来,研究所将开展一系列大型贵重仪器培训、前沿实验技术讲座等,旨在拓宽科研视野,提高仪器设备的利用效率和管理水平,充分发挥大型仪器设备在学科建设和科学研究中的重要作用。
16,2024年9月30日,邓艳红副院长带队到研究所进行安全大检查,重点检查了实验室安全重点部位,了解安全管理制度落实、危化品管理、特种设备使用等方面情况;对存在的安全隐患问题提出整改意见,确保节假日将至,实验室安全秩序平稳。
17,2024年10月25日,Nature Metabolism高级编辑Dr.Yanina-Yasmin Pesch访问研究所作“Publishing and the editorial process at Nature Metabolism”的学术报告
18,2024年11月8日,由胃肠病学研究所承办肿瘤标志物羊城论道学术大会暨第十届广州消化道疾病周肿瘤检验医学分论坛,汇聚来自基础、临床、检验、人工智能、生物医学工程等领域的顶尖专家、大咖学者和青年才俊,从创新转化、精准诊治、临检融合、整合交叉四个维度积极推动肿瘤标志物研究成果的临床转化
19,2024年11月13日,胃肠病学研究所兰平教授团队在Cell子刊
Cell Host & Microbe
(IF=20.6)杂志最新发表题为“Microbiota-induced alteration of kynurenine metabolism in macrophages drives formation of creeping fat in Crohn's disease”的研究论文,发现肠系膜微生物诱导的巨噬细胞犬尿氨酸代谢介导克罗恩病爬行脂肪形成的新机制
20,2024年11月19日,胃肠病学研究所左涛研究员作为共同通讯在
Gut
(IF=23)杂志发表题为“Faecal phageome transplantation alleviates intermittent intestinal inflammation in IBD and the timing of transplantation matters: a preclinical proof-of-concept study in mice”的研究论文。这项研究显示,粪便噬菌体群移植(FPT)可以缓解炎症性肠病(IBD)患者的间歇性肠炎,并且移植时机很重要,只有在疾病缓解期给予治疗才有效。该研究提示,FPT可能是IBD治疗的一种新颖且有前景的治疗途径。
21,2024年12月2日,胃肠病学研究所兰平教授团队在Cell子刊
Cell Host & Microbe
(IF=20.6)杂志最新发表题为“Campylobacter jejuni-derived cytolethal distending toxin promotes colorectal cancer metastasis”的研究论文,发现空肠弯曲杆菌衍生的细胞致死性膨胀毒素能够促进结直肠癌的转移。
22,2024年12月15日,胃肠病学研究所方乐堃研究员承担了国重研四大慢病专项“结直肠癌及癌前病变的风险识别、筛查早诊及干预研究”项目的子课题五“人工智能辅助肠镜提升结直肠癌及癌前病变筛查效能的研究”,项目金额300万元
友情链接:
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于我们
研究所简介
研究所领导
发展历程
研究所大事记
组织架构
动态新闻
研究工作
PI简介
青年研究人员
研究方向
研究项目
研究成果
研究平台
公共实验平台
仪器设备
结直肠癌分子诊断实验室
组织库与数据库
动物房简介
学术交流
人才培养
学术活动
期刊中心
学生情况
招生动态
运行管理
开放课题管理
公共服务
在线预约
GR杂志
GR杂志简介
最新刊文
新闻与资讯
人才招聘
在线预约
人才理念
招聘信息